圖為布拉納遺址上的石人。 孫亭文 攝圖為碎葉城遺址。 孫亭文 攝圖為布拉納遺址。 孫亭文 攝
  中新網比什凱克6月28日電 題:吉爾吉斯斯坦新晉世界遺產:碎葉城草木深布拉納游人多
  中新社記者李德華 孫亭文 殷春永
  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部副部長別克契那裡耶夫27日接受中國新聞社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採訪組專訪時稱,吉中兩國近年來在文化方面交流比較密切,在聯合申請世界遺產時,中國也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因此“絲綢之路”項目得以順利申請下來。
  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6月22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悉,這一占地五千公里的路網屬於整個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起於漢唐古都長安/洛陽,止於中亞七河地區。
  絲綢之路是跨國系列文化遺產,屬文化線路類型。它經過的路線長度大約8700公里,包括各類共33處遺跡。其中,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跡;哈薩克斯坦境內有8處遺跡,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3處遺跡。
  吉爾吉斯斯坦3處遺跡分別為中世紀古遺跡阿克·貝希姆遺址、布拉納遺址、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這些遺址中的阿克·貝希姆遺址又稱為碎葉城,因傳為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而聞名華人世界。它和布拉納遺址(巴拉沙袞城)、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新城)從西到東分佈於當地楚河流域。
  中國新聞社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採訪組近日抵達吉爾吉斯斯坦,探訪了位於該國第三大城市托克馬克市的碎葉城和布拉納遺址。
  碎葉城又稱素葉城、素葉水城,始建於公元5世紀,公元13世紀毀於蒙古西征。中國唐朝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在西域設此重鎮,是中國曆代以來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邊陲城市。它與龜茲、疏勒、於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
  中新社記者6月26日乘車從托克馬克市出發,向西南行約10公里,穿過碎葉河(楚河)後,在天山腳下的田野之中,經過1000多年風吹沙打,雨水沖刷的碎葉城呈現在中新社記者眼前,只不過已風化瓦解成為一座巨大的土堆。
  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部一名女性官員稱,世界遺產申請下來後,將按照國際文化保護方面的要求,制定管理的計劃和辦法,進行防控和修複。她還稱,申遺的成功證明瞭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部門多年的工作效果。“保護工作主要由當地政府來執行,維修資金來自中央政府和國際基金等方面的資金。”
  當中新社記者走進碎葉城的核心城區,門口有兩個藍色的護欄,穿過護欄碎葉城滿面滄桑迎面而來,遺址上雜草叢生,南面天山巍峨,許多山峰上白雪皚皚。古城已經風化,只能大概看出正方形的城區,“碎葉城仿長安城而建”,自然要小很多。托克馬克市議員索·蓋賽稱,碎葉城核心區外面還有兩道城牆遺址,現在還能看出痕跡。
  現在,碎葉城東南角有一片房屋遺址,還能夠看出房屋的輪廓。有人說,考古學家們曾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歷通寶”字樣。托克馬克市議員索·蓋賽稱,現在來碎葉城的人大多數是中國人。
  曾經中國唐朝重鎮,現在深藏在野草之中的碎葉城,有些荒涼。
  距離碎葉城不遠的布拉納遺址,現在也是一抔黃土,據信可能是粟特人建立的,後來成了黑汗王朝的首都巴拉沙袞城(布拉納遺址)。該城現在門前有條東西向的河流,仍有水流。沿著道路向前,先是半截磚塔,高約20米左右,可從外界的旋轉鐵梯上到中間部位,而後從內部登上塔頂。塔身外面以紅磚勾勒出多彩的紋飾。
  中新社記者抵達該遺址時,停車場有大約七八輛車,塔頂上有許多游客及當地人在游玩。在半截塔的西部,應是布拉納遺址,風化後的古城泥土坍塌,但從泥土的堆積量來看,該古城規模不小,從古城頂上依稀可以看出房屋的構造。在遺址的西北角有大量的石人矗立,相貌迥異,和中國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州草原石人有相像之處。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吉爾吉斯斯坦的民眾以及歐美游客在該遺址游玩,在遺址前拍照留念。
  絲綢之路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形成,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連接了多種文明,對於貿易交換、宗教信仰與科技知識的傳播、科技創新的交流以及文化藝術的實踐起到了深遠的推動作用。遺產點包括了各個朝代和可汗王朝時期的古都、宮殿群、貿易居住點、佛教洞穴與寺廟、驛站、關口、烽火臺、長城、古墓以及宗教建築等。
  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部副部長別克契那裡耶夫認為,吉中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正在積極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在申請世界遺產成功後,兩國也可以在旅游方面進行更好的合作。
  據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部官員透露,吉方正在醞釀對碎葉城和布拉納遺址的保護及維修計劃,我們可以期待!(完)  (原標題:探訪吉爾吉斯斯坦新晉世界遺產:碎葉城草木深(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12dgbm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